(资料图片)
现代社会在人与人之间形成了两类人的区隔,使得缺乏“基础资本”的群体在“光鲜展示与配对”的文化惯性中缺乏参与感,甚至积极参与的结果是被无视的。这类人中的一部分从被动区隔演变为主动区隔,进而不产生任何内容展示变成旁观者和透明人。这让能参与其中并获得正面反馈的人,自然而然的强化了对于这种文化惯性的认同感,加上资本对于这种文化惯性的认同与推波助澜,进一步加深两类人之间的鸿沟。
主动区隔出来的人自然会进入到其他领域中寻找参与感,即无需考量“基础资本”就可以获取参与感,进入到或者说创造出人与物之间关系的全新赛道。这种赛道能避免陷入“光鲜展示与配对”的负反馈循环,然而资本在社会中极强的渗透能力让这些人也难以摆脱。换言之,逃离了“光鲜展示与配对”过程中的“负反馈”的同时,又会走入力求最大化创造需求的“收集与攀比”的文化氛围之中。再次使得走进这个领域中的人被异化成为“两类人”,再次重演了使得缺乏“基础资本”的群体在的缺乏参与感,甚至被无视的的结果。
但是这一次他们无法从被动区隔演变为主动区隔,因为人的社会性存在必须与人或物产生关联才能维持。当再一次被动的主动选择切断这种关联时,维持这种“存在”所必须的客观条件消失,逐渐淡化直至变得可有可无,导致一部分被筛选出来的人逐渐丧失“社会性”。此时这些被筛选出来的人之中,必须依存社会性存在而生存的人就变得失去活力,成为不积极参与但为了生命的存续不得不活动起来的行尸走肉。
至于发觉了人也不一定必须依存社会性存在而生存的一部分人,则有机会选择一种超脱“人与人和物的传统关系”的生存方法,即打破传统的交互关系,寄存理想信念并为之奋斗。
当然追寻理想信念的前提是生命的存续,这并不矛盾,只是能在传统关系中找到位置并乐在其中的人并不会缺乏“基础资本”,他们不会对于生命存续的行为过度关注。当这种新的“交互关系”被建立,他们又将进入无止境的分化与被分化,到达一定程度之后再进行重建。这种循环会在人存在的环境中一直进行,并且可以预见的是这种再重建总是向着更好的方向曲折螺旋的发展。因为每次实现的都会是坚定的理想信念,周而复始生生不息,推动人类与社会关系的发展与变化。